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新春走基层)探访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在辞旧迎新中播种“生命奇迹”

发布时间:2023-01-27 14:06:52来源:网络转载
  中新网杭州1月25日电(张煜欢 朱晖洪)新春佳节,张灯结彩的城市街巷中少了一分往日的匆忙。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下称浙大儿院)一间五六十平方米的病区内,忙碌与紧张的气氛依旧弥漫。数十台保温设备中躺着一个个脑袋只有拳头大小的孱弱婴儿,他们不哭不闹。唯有一旁生命体征仪上的数字跳跃,彰示着这群小家伙不屈的生命力。

  春节期间,一群“临时父母”成为小婴儿们最坚实的“医”靠。近日记者走进浙大儿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近距离感受这家国内最早成立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心如何播种下“生命奇迹”。

  “年假排行榜”上垫底的医护人员

  这间不大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收治着来自浙江省内及周边多地的患儿,其主要以早产儿以及危重新生儿为主,重症中则以先天畸形、结构畸形及患部分外科疾病的新生儿为主。

  每逢辞旧迎新之际,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医生护士总是格外忙碌。一方面要接收其他医院转运而来的患者,一方面也要继续救治患病的新生儿。

  谢添是科室的主治医生,逢年过节坚守岗位,对他来说已是稀松平常。为小家伙们“保驾护航”,在他看来是责任,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使命。

  “转运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尤其过年的时候,转运数量会急剧增加,也意味着需要更多人放弃休假,顶在岗位上。”谢添和记者开玩笑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大多在医院的“年假排行榜”上垫底,尤其一线人员几乎都放弃了年假。

  “来到这里的新生儿都是最孱弱的小生命,我们一刻都不能停。”谢添说。

医护人员照护新生儿。 朱晖洪 摄医护人员照护新生儿。 朱晖洪 摄

  为新冠重症患儿扩容力量

  在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初期,本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原则,新冠患儿的数量一度急剧上升,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压力也随之而来。“我们第一时间新增了许多床位,也针对新冠重症新生儿做了充足的相应准备。”谢添说。

  在原有113张ICU床位的基础上,浙大儿院在各ICU、新生儿科实现扩容,并在各内科病房分布设置重症监护床位。同时,医院成立了新冠重症会诊小组,建立会诊机制。

  罗飞翔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长,主要负责管理护士团队的工作。据介绍,不少重症患儿都是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少数重症新生儿是其母亲在妊娠晚期感染了病毒并发展成重症。

  当前,该医院新冠患儿的救治高峰已过,随着医护人员的力量愈发充沛,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压力也已减轻不少,医护人员有更多时间投入到新生儿的各项紧张救治中。

医护人员照护新生儿。 朱晖洪 摄医护人员照护新生儿。 朱晖洪 摄

  浇灌希望之花 守候奇迹萌芽

  多年来,罗飞翔和团队伙伴挽救了无数弱小生命,明明(化名)是其中特殊的一个。

  罗飞翔介绍,明明在去年5月出生,是名早产儿,同时也是一名BPD(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由于先天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引起了持续性呼吸窘迫,他从出生起就被转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那段日子里,危急情况无数次发生,但我们一直好像憋着一股劲,相信孩子一定可以挺过去。在治疗过程中,明明的家长也很支持我们,不断地与我们沟通,配合治疗。”罗飞翔说,每一天医护都会为明明洗澡按摩,给他做抚触、吸痰、护理等,只希望他能够再次感受到母亲的温暖怀抱。

  经过7个月的治疗后,明明的情况终于迎来了好转。为了能让一家人早日团聚,同时让父母提前学习照护流程,浙大儿院开设了首间新生儿家庭照护病房。在这里,父母终于与明明团聚了。罗飞翔记得,几乎每个医护人员都感动得湿了眼眶。

  去年12月底,明明顺利出院。孩子母亲想要好好谢一谢背后的医疗团队,但被罗飞翔与伙伴们婉拒了,“我们只有一个心愿,等孩子将来上幼儿园前,能再过来让我们看一眼,大家就很满足了。”

  每一个小生命都不应被放弃,这是团队的共识与信念所在。“为了能让千千万万患儿早日与父母团聚,健康长大,再累我们也会坚持下去。”罗飞翔说。(完)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