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了,留下一束光——追记“南华楷模”杨宏发
作者 刘双双 邓霞 张雪盈
2022年8月22日,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生杨宏发突发心源性猝死,时年37岁。
一年前,杨宏发考取博士研究生。8月19日,正值中国第五个医师节,杨宏发在广东的实验室忙碌到深夜。工作结束后,杨宏发在自己的朋友圈写下他人生的最后一条留言:“愿患者所求皆如愿”。
杨宏发逝世的消息传开,其生前工作的急诊室电话立刻响个不停,来自四面八方曾接受过杨宏发治疗的患者纷纷要求前来送他最后一程。
杨宏发的遗体从广东接回湖南衡阳的当天,得知消息的亲友、同事和患者自发地涌向高速路口,排起长长的接灵队伍。
9月14日,南华大学党委发出《关于授予杨宏发同志“南华楷模”称号的决定》,号召全校师生和所属医院干部职工向他学习。
此前,作为湖南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杨宏发已获得“黄冈市荣誉市民”“2020年度湖南好人”“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南省抗疫先进个人”“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荣誉。
许多杨宏发生前同事、老师及被他救治过的患者表示,杨宏发绽放的道德力量和人性光辉就如一束阳光,温暖着世道人心。这束光比他取得的那些荣誉更明亮、更耀眼……
“看到他的笑容,患者仿佛就被治愈了一半”
心中有爱、言语和善、脸上时刻挂着微笑的杨宏发,仿佛就是为患者而生的。
2013年7月,杨宏发从南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入职该校附属第二医院,担任心血管内科临床医生。他每日辗转诊室、病房和手术室之间,日行15000步以上,时刻都在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夺生命。
“心血管病人重要的数据指标大约有二三十个,每位病人的哪些数据异常,哪些正常,杨老师都能脱口而出。他心中有爱,时刻都为患者考虑,说话就像亲人一样和声细语。不管多疲惫,他走进病房时都会面带微笑。看到他的笑容,患者彷佛就被治愈了一半。”曾跟随杨宏发学习的研究生丁方至今记得,天冷时杨老师会焐热听诊器后再给患者听诊;天热时他会用冷毛巾给不能吹空调的病人擦汗。
“每天病房熄灯前,杨老师总要多查一次房。他觉得,患者在入睡前看到医生,心里会更踏实,心态会更放松,从而有利睡眠,加快康复。查完房回到办公室,杨老师会将每个患者当天的病历再整理归类,既强化自己对每个病人情况的了解,也便于接班医生工作。”丁方说。
“心血管病患者慢性病居多,给他们治疗心要特别细,人要耐得烦。”丁方回忆说,杨老师经常提醒他们实习生,说“心血管病人心情好了,病就等于好了一半。我们看似是医病,其实更需要医心。”
正是这份始终坚守的医者仁心,让杨宏发把每一个病人当成了亲人和朋友。他用同理心善待每一位病患,尽自己的一切可能去帮助病患解决问题。
杨宏发的病房曾收治一位90多岁的老人。发现老人无人陪护,杨宏发便主动用手机帮老人订饭。“我当时想,杨老师应该就帮忙一二次吧。谁也没想到,老人住院差不多半个月,吃饭都是杨老师给订的。杨老师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告诉我们什么是医者的大爱。”丁方说,他后来将这事偷偷告诉其他医生,才知道杨老师经常做这样的“傻事”。
在近10年的从医生涯中,杨宏发坚持将自己的手机号告诉每一位他治疗过的病人,叮嘱他们出院后如遇到任何身体不适或身边亲朋好友有相关问题,都要随时给他打电话。
唯恐错过患者的重要信息,杨宏发的手机从不离手,保持24小时畅通。“无论多晚,只要医院电话来了,或者工作群里有手术信息,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同为附二医院医生的妻子刘金娟哽咽着回忆说:“他每天不是坐诊,就是急诊、手术,白天即使没有排班也会去医院。不管谁临时有事,他都会帮忙顶上,从不拒绝。”
“深夜,只要电话铃响,他就会披衣起床,轻轻掩门赶往医院。由于次数太多,怕影响我的睡眠,他就经常睡在客厅沙发上。”刘金娟说,“他心里装着病人。我虽然经常劝他注意休息,但总拗不过他。”
杨宏发挤时间参与各类学术会议和研究工作。 南华附二供图与杨宏发共事七年多的护士长唐海燕,至今仍无法接受杨宏发离开的事实。“走进病房,我总觉得发哥还在我们身边。以前我们遇到任何难缠的病人,只要发哥在,就可以搞定。”
“发哥”,是几乎所有附二医护人员对杨宏发的昵称。唐海燕说,这个称呼包含了大家对杨宏发的所有情感,有认可、有喜爱,更有敬佩和依赖。
有一次,病房里来了一位情绪不稳定的病人,不仅护士、管床医生与其难以沟通,还对几乎所有治疗或用药都心存疑虑。杨宏发知道情况后,主动提出去“碰碰钉子”。
“发哥先提前了解病人的详细病情、治疗方案和籍贯、家庭等情况,然后用老乡的身份主动和病人搭讪。”唐海燕说,“不管对方如何怒怼,杨宏发都能读懂其话语背后的担心,然后笑着接过话,见缝插针地解释之前医生每个诊疗的必要性。很快,病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治疗建议,还和杨宏发称兄道弟。”
“发哥的一言一行都源于他发自内心对患者的爱和理解。如果每个医护人员都能做到像发哥一样细心,哪还会有什么医患矛盾?”唐海燕说
“他像阳光,帮我们驱散了心中的阴霾”
“杨宏发同志作为湖南省首批援黄冈医疗队员,用生命践行了医者初心,以担当彰显了大爱情怀,用血肉之躯筑起护佑生命的钢铁长城……”杨宏发去世后,湖北省黄冈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发来唁电。
杨宏发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抗疫医疗队。 南华附二供图时间回溯到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没有和家人商量就第一时间报名的杨宏发登上了前往黄冈的高铁,成为湖南省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到达驻地后,杨宏发和医院同去的其他16名医护人员短暂培训后就转战到黄冈市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
对新冠病毒的全然未知,医疗设备、防护物资的异常紧缺,临时搭建的简陋病房……时任南华大学附二医院援鄂医疗队队长陈哲回忆说,这些都像一块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队员们心中,但杨宏发始终冲锋在前、积极乐观:他是医疗队第一个进入隔离病区、第一个进入重症ICU病房的医生,也是参与了黄冈地区第一台ECMO植入的人。
2月下旬的一个凌晨,一位ICU危重病人由于呼吸困难,生命垂危。此时,穿着厚厚防护服的杨宏发已在此病区工作了近5个小时,累得快支撑不住了。但病房的呼救声传来,他立即强打精神疾步跑向患者展开救治。
患者的生命体征越来越弱,且进入深度昏迷状态。“不对,这个症状可能是气胸!”杨宏发大胆要求采用视诊、触诊等原始体格检查方法进一步确诊。在当时条件下,这种检查方式被感染的风险巨大。
不等队友们反应过来,杨宏发已将头靠近患者身体,一遍遍仔细听诊,确定患者是合并右侧气胸,于是果断采取先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然后再上呼吸机的程序治疗。
病人得救了,但早已深埋在如雨汗水里的杨宏发全然没了丁点力气,整个人瘫软在了地上。“我们又从‘死神’手里抢过来一条生命,再累也值得。”累趴在地上的杨宏发笑着对身边的队员说。
“解除患者对新冠的恐惧对治疗十分重要。”陈哲说,为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每天穿着厚厚防护服进入病房的杨宏发总会刻意提高嗓门热情地和患者打招呼:“大家好,我是来自湖南的杨医生,今天大家感觉好点了吗?”“大家好,湖南的杨医生又来看大家了!”
同去支援的队员、副护士长尹艳说,杨宏发的声音彷佛有种魔力,瞬间就可打破病房的沉闷,让近乎绝望的患者感到安心。“有位患者因为目睹了病友的离开,心理压力巨大,整夜睡不着,情绪波动大。杨宏发每天查房时,就特意留出时间和他聊天,告诉他其他病患治愈出院的故事。慢慢地,这位患者情绪和病情都得到好转。患者出院时,他含着泪对杨宏发及队友们说‘你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杨宏发成为湖南省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南华附二供图“在黄冈度过的那段难忘岁月,杨宏发不仅给患者带去了阳光,也帮我们同去的队员们驱散了心中的阴霾。”尹艳翻出手机里保存的2020年3月7日的一个视频说,“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发哥唱出的《知心爱人》温暖了我们所有人的心。”
视频里,杨宏发正伴着手机旋律唱歌,其他队员把手机电筒打开高举并挥舞着双手,簇拥在杨宏发周围。
“在当时一切都是未知的情况下,这样一场摘下口罩的短暂聚会让我们的紧张心情得到平复。那是抗疫以来最温暖的一个夜晚。”尹艳抹着眼泪说。
“追求极致,只希望帮助更多的人”
“这是我应该做的!”任何时候、任何场合,杨宏发都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因抗疫受到表彰时,杨宏发淡淡地说:“这是一个医生应该做的。”
为患者提供各种帮助受到夸赞时,杨宏发微笑着说:“这是医生的职责。”
当身边人遇到困难,杨宏发一边竭尽所能给予帮助一边说:“没关系,一切都会过去的。”
当越来越多的疑难杂症摆在面前,发现自己专业能力有限时,杨宏发除了加强读书学习,还会积极地参加各种会诊和学术会议:“只有不断精进业务,才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为什么杨宏发对自己的职业有着痴迷一般的极致追求?这与他的成长经历分不开。
杨宏发的老家在洞庭湖边的华容县。有一年,杨宏发老家的房屋被洪水冲垮了。很快,四面八方的人赶来支援,修复了冲垮的堤坝,帮他们重建了新居。这在年幼的杨宏发心里产生了极大震动,默默发誓:将来一定要像抗洪战士和医护人员一样救人济困!
2005年,杨宏发考入医学院。此后,他从一名专科生成长为在职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近20篇,去年获评副高职称。
杨宏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曾高峰说,杨宏发对医学有着超乎常人的热情和追求:他从不落下任何一堂专业课;对各类学术研讨会都会挤时间参加;各类业务学习不会缺他,挑灯夜战的实验室里也一定有他。为提高英语口语水平,杨宏发更是向导师提出担任留学生的生活助理。
南华大学追授杨宏发为“南华楷模”。 张雪盈 摄“医学技术有限度,但医生的人文关怀却可以无限。这是南华大学附二医院医风医德教育的传统,我们把培养德艺双馨的医生作为责任。宏发就是医院自行培养的年轻一辈中的代表,并且做到了极致。”曾高峰说,杨宏发对每个住院患者的基本信息与病情能做到不看病历也了然于胸,“如果心中没有对患者的爱,这是做不到的。”
研究生段康曾跟随杨宏发实习。他清楚地记得,一位患了急性心肌梗死伴随出血性脑梗死的老年患者从ICU转到普通病房后,杨老师早中晚都会去病房看她,仔细向家属交代各种注意事项,从用药到饮食反复强调。“病人家属即使反复问一些相同的问题,杨老师也会微笑着耐心回答,好像永远都不会生气。”
杨宏发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给了病人。“宏发的电话总是不断,不管是病人还是他们的家属求助,他都有求必应。”刘金娟说,“虽然很忙很累,他总是笑着说‘没事’,只想着尽可能帮助更多的人。即使自己身体不舒服,也从来不告诉我,怕我担心,不然这次不会这么突然……”
“把这束温暖之光继续留在病房和患者心中”
“我们想送送杨医生,他就像我们的家人一样,曾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得知杨宏发去世后,心血管科的电话一次次响起。
“人民的好医生,人们怀念你,一路走好。”广东网友“鑫哥”留言称,母亲曾是杨宏发救治过的病人,他不相信这个“医德高尚的好医生”就这么走了。
南华大学附二医院援鄂队员组建的“生死战友”微信群里,仍然保留着杨宏发的名字。“谁也不想把他的名字从群里移出,谁都不愿相信那个热心的人真的走了……”尹艳说,现在大家含泪把微信群名改为了“亲密战友”。
直到追悼会后,曾高峰才知道杨宏发生前为救治父亲而向一些亲戚借钱。“还钱的时候,他坚持一家一家登门致谢。这个孩子真是诚信、仁义的典范,真是当代青年医生的榜样。”
“发哥让我明白,虽然我是一个普通人,但我也能为社会、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受杨宏发影响,尹艳从黄冈回来后就将自己的大多业余时间投入到志愿服务之中,还与一些朋友发起成立了衡阳市模范好人协会。
“南华附二的教学文化培育了杨宏发,历史传承成就了杨宏发。”南华大学附二医院党委书记李国庆说,对病人的人文关怀是医院建院73年来的优良传统。杨宏发身体力行,用敬业、严谨、乐观、仁爱的精神展现了当代青年医者的医德医风。“我们医院正涌现更多的‘杨宏发’,大家会把杨宏发身上的这束温暖之光继续留在病房和患者心中。”
南华附二号召所有医护人员向杨宏发学习。 南华附二供图“厚德而为医,慎行而行医。”南华大学校长张灼华指出,杨宏发将毕生精力奉献给医学事业,是每个平凡的医务工作者、每个普通南华人的共同缩影,也是新时代南华人可学、可敬、可亲的楷模。
“杨宏发同志既是一位普通人、普通教师、普通医生,又是一名不平凡的抗疫英雄、青年榜样和医生楷模。”南华大学党委书记高山表示,作为南华大学授予的第一位“南华楷模”,杨宏发所展示的“信念坚定,品德高尚,爱岗敬业,奋斗不息”的崇高精神,是对医卫精神、南华精神的最好诠释。(完)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戊戌怎么读 词语戊戌的读音是什么
1、戊戌拼音:[wù xū]戊戌为干支纪年中共60个干支组合之一,顺序为第35个。前一位是丁酉,后一位是己亥。论阴阳五行,天干之戊 [详细] -
背刺什么意思 背刺的解释
1、背刺如果是出现在游戏中,一般来说是指某个职业 英雄的技能,简单的说就是背后一击,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给予一个致命的打击。2、从游戏 [详细] -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绩之辛苦。》译文与赏析
【原文】每一食,便念稼穑①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绩②之辛苦。【出处】《贞观政要·教诫太子诸王》,作者吴兢,唐代史学家。【注释】①稼 [详细] -
《西厢记》原文与翻译、赏析
古典剧曲鉴赏辞典·宋代剧曲·元代杂剧·王实甫《西厢记》原文与翻译、赏析【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 [详细] -
《西厢记》原文与翻译、赏析
古典剧曲鉴赏辞典·宋代剧曲·元代杂剧·王实甫《西厢记》原文与翻译、赏析【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