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刘剑玲/大女子
那一年,解放大军路过家乡,娥姨妈得到消息,就偷偷约我母亲一起去投奔解放军。我的外祖父听闻此事,大惊失色。慌乱中,这个平时抽起鸦片来走路都飘浮趔趄不分东西南北的老男人,不知哪来一股神力,竟然半道上把这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女子给拦了下来。他焦虑万分,喘着粗气,希望她俩不要意气用事,赶紧跟他回家,毕竟那时我母亲还只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刚念中学,他担心这样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小女子自己都还不能照顾好自己,怎能到部队去给人添乱呢?再说我母亲又是家中长女,弟妹尚小,万一这一去回不来了,家里有什么事情,连个主事的帮手都没有,反正他这个老烟鬼是指望不上的了。他恳求我母亲不要一意孤行,更不要逼着他这把不中用的老骨头跪下来央求她才肯听。
好说歹说,我母亲总算是回心转意,可娥姨妈还是无动于衷,怎么都不听劝告,她仗着年长我母亲三岁的资格,又是二伯家的掌上明珠,压根就不把她四叔这杆老烟枪放在眼里,哪怕他语重心长,苦口婆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也丝毫动摇不了她那颗铁打的心。
外祖父垂头丧气,黯然神伤,想到老二家的这个大千金才到自己家来走了两天亲戚,就要偷偷从自己这儿离家出走,心里顿时翻江倒海,五味杂陈,不知该如何跟老二一家交代,既是有口难言,又是有口难辩,更是难以启齿!而娥姨妈才不管这些,她早就打定主意投身革命,牺牲自我,为实现她心中的那个主义奋斗终身。这次打着到四叔家走亲戚的幌子,无非是给自己找个掩人耳目的由头罢了,顺便还可以捎带堂妹一起出去长点见识,年轻人就是要有远大抱负,不要心里只装着家中那一亩三分地。哪晓得这个堂妹冤枉生得牛高马大,胸无大志,见风使舵,有点风吹草动就六神无主,摇摆不定,一点主见都没有。这样懦弱的人,不与之同行也罢。自然,面对外祖父这块突如其来的绊脚石,娥姨妈非但没被绊倒,反而迈开了更加坚定的脚步。她没有半点犹豫,就毅然执拗地丢下我母亲和外祖父,像一只脱缰的小马,独自飞奔着追随大部队去了。
家里人一直都弄不明白,娥姨妈这样一个从小衣食无忧的富家女子究竟是中了哪门子邪,硬是要放下好端端的大小姐日子不过,非得要背着家人到部队去舞刀弄枪,她是想当穆桂英啊还是想当花木兰?凭她那副文绉绉的样子,能出征西夏,大破天门阵吗?能抗击柔然,巾帼不让须眉吗?打仗,那就是玩命,可不是开玩笑的啊。
其实娥姨妈在部队也并没有像家人所想象的那样,整天都在舞刀弄枪,而是成为部队医院里的一名护士。1950年,她还参加抗美援朝,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大部队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来到朝鲜战场。出发之前,她早已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在她的世界里,祖国的召唤高于一切,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闯,舍生取义,视死如归,保家卫国,浴血荣光。她与做医生的姨父一道在战地医院里携手相扶,并肩作战,赴汤蹈火,救死扶伤。
身在战火纷飞中,娥姨妈自是亲历了战争的残酷与血腥,见证了战场的满目疮痍。或许是不想让家人太过担忧,她除了报平安,几乎缄口不提战争的腥风血雨,战士的英勇壮烈。但谁都知道,打仗总是要死人的,而这些死,又跟常人的病死老死绝然不同,都是年轻鲜活的生命流星般瞬间即逝,甚至连划破长空的那一道弧线都未曾显现痕迹,就在强大的气浪中灰飞烟灭,这需要更多的隐忍承受,需要更多的前赴后继,需要更多的为国捐躯,需要更多的宁死不屈。
娥姨妈在朝鲜战场是怎样面临枪林弹雨的?是怎样度过那些峥嵘岁月的?是怎样在战地医院里做着哪些具体事务的……尽管我对这些问题充满好奇,却不得而知。直到多年以后,娥姨妈转业到了海南,我才隐隐约约从长辈们的言谈中零零星星地听到了一些关于她当年在朝鲜战场上的情况。知道了那场战争死了很多人。战地医院往往都处在前线边缘,战役打响之后,就不断会有大批伤员被运送下来,许多伤员都是危在旦夕,命悬一刻,娥姨妈他们在敌机于低空盘旋,到处枪炮声不绝于耳中,争分夺秒地进行着抢救和转移。其中有一个细节,让我记忆深刻。那就是在战役之后,娥姨妈他们也会带人去打扫战场。他们在夜深人静里打着马灯,在死人堆里把尸体一个一个翻遍,只要发现还有生命体征的,就立即施救,并放上担架抬走;遇着被掩埋的活体,还会用手去把人给刨出来……这些如同电影镜头中的画面,一次次在我脑海里波涛汹涌,并激起惊涛骇浪。我常想,能有如此胆量的女子,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可惜在此之前,我一直没有见过娥姨妈,甚至连她的照片都未曾见过,虽然我对她早就耳熟能详,亦对她这样的军人有一种天然的崇仰。但娥姨妈长什么模样,我是一点概念都没有的。于是,我在脑海中苦思冥想,一遍遍勾勒她的形象。母亲娘家的王姓兄弟姐妹中,男子多半高大英俊,女子大多标致清秀。我就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去想象堂姨妈的样子。据说母亲的大伯二伯长相特别神似,几乎让外人难分彼此,而大伯家的长女又神似我喜欢的电影明星王晓棠。我想,娥姨妈生在二伯家,那她应该跟大伯家的长女也很相像吧?故此我最后勾勒出的娥姨妈的模样,也是跟年轻时的王晓棠在神态和气质上有几分相似:白净,清秀,高桃,威武干练,英姿飒爽,甚至带着几分难以掩饰的妖娆和锋芒。
我最终还是有幸见过娥姨妈一次。那是1985年盛夏,当时我还在一家军工厂工作。一天,舅舅打来电话,说多年未归的堂姨妈回来探亲了,正在某亲戚家,让我们晚上一起到这个亲戚家吃团圆饭。听到这个消息,我顿时热血沸腾,激动不已,我想我终于有机会见到娥姨妈了,我无数次想象着她的样子,这一次总算能够见到她的尊容了。
但是,当我第一眼见到娥姨妈时,却被震惊了,因为她的形象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她的总体设计。干瘪,清瘦,矮小,憔悴,这是娥姨妈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我甚至想象不出就凭她这副小身板,当年是如何做到说服我那高出她大半个头颅的母亲放弃学业,心甘情愿跟她一起远走高飞的。我甚至想,如果当年没有外祖父半道上的成功拦截,我母亲与娥姨妈一起进到部队那个大熔炉,又该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啊?不过这个问题没有深想,因为她俩如果一同到了部队,我自然就无缘来到这个世上,也就没我什么事了。
那次陪同娥姨妈一起回老家探亲的,不是尚奔忙在工作岗位上的姨父,而是他们的大儿子浩浩表哥。言谈中得知,娥姨妈已经离休,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小老太婆。她衣着朴素,满脸沧桑,从她身上,看不到丁点英姿飒爽的气象。再有,她的整个性情也都相异于她的那些本族兄弟姐妹。她那些本族兄妹大抵都有些争强好胜的特质,脾气倔,个性强,嘴巴超硬,从不服软,个个都是中气十足,说话响亮。而娥姨妈讲起话来,是慢条斯理的,柔声细气的。她性情温和,谈吐文雅,一副慈眉善目状。倒是她的大儿子浩浩表哥有几分本族姐弟的血性,除了被调教得彬彬有礼,还多了一些气宇轩昂。
我注意到娥姨妈的眼睛已经严重老花,眼腔浑浊,眼睑干涩,视物时显得吃力疲惫。她曾经的明目皓齿,十指纤长,也只能留在长辈们的记忆中了。随着岁月流逝,历经艰难锻打,她的手也变得比同辈人粗糙,不像他们王家的那些姐妹,即便一大把年纪了,手上的肌肤依然平滑细腻,且无斑点。然而,正是娥姨妈这样一双粗糙的手,包扎过无数战士的伤口,救助过无数垂危的生命,慰藉过无数长眠的英灵。她也是用这一双手,书写了一个弱小女子侠肝义胆的外柔内刚,挥洒出精忠报国的英勇豪壮,架起了理想信念的坚实桥梁。
直到那会,我似乎才有些明白外祖母为何会把娥姨妈称为大女子了。这个大女子未必个头要大,而是胸怀大,气度大,胆识大。娥姨妈正是这样的女子,她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她最初离家出走的那份纯粹,成为一个只讲奉献从不索取的真正的布尔什维克,这样的女子值得崇敬,值得景仰,值得颂扬。
机缘巧合,我后来也幸遇过好些可称之为大女子的人,其中华姐也是以大女子的形象出现在我的生活里。
与娥姨妈这样的大户人家不同,华姐出身名门望族。她是清朝重臣刘坤一的后人。刘坤一是她母亲的曾祖父。
如今的小字辈,倘若对清史不甚了解,或许对刘坤一这个名字会感到些许陌生,毕竟他不像影视剧中被戏说的刘罗锅、纪晓岚、何珅那样家喻户晓。然而翻开清正史,你便会发现这个名字赫然醒目,如雷贯耳,位高权重,威震朝野,是晚清历史上的一个高光角色。他起家军旅,战功赫赫,饱读诗书,气象恢宏,文韬武略,忠定明决,曾三次出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期间,他大力推行洋务,兴办实业,发展海运,重视教育,以在政治和军事上的突出资本,成为清末声望唯一能与李鸿章相抗衡的官场一线大腕,也是从崀山走出的继曾国藩、左宗棠之后的又一朝廷重臣。
家中有一位如此惊艳的高祖,会给他的后人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我不得而知。
但我知道,一个人能被他的后人传承血脉风骨,并能令那些素不相识的人吸引景仰,其身上一定具有非同寻常的人格魅力。当某一天,这位被喻为晚清中国唯一有气节和道德勇气的最后一个文人士大夫,带着一身浩然正气从书橱里风尘仆仆地闯进我的视野时,旋即就让我对他产生了浓厚兴趣。
历史人物给人的印象大抵都是抽象的,概念化式的,因为他们一生的功过是非早有定论。但刘坤一给我的印象却是鲜活的,灵动的,哪怕隔着岁月的山高水长,时空的日月星辰,他衣袂飘飘的身影在我脑海中依然熠熠生辉,清晰可鉴,他的音容依如洪钟大吕,掷地有声。
史上记载有几件事情特别能说明此公的这些优秀品质。如在二任两江总督时,他曾被时任朝廷言官张之洞弹劾致使免职回家。三任两江总督时,朝廷密令他查办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时,他不但没有借机报仇,反而不计前嫌,千方百计保住了这个忠良。在义和拳时期,他又冒着脑袋搬家的高风险,违背朝廷命令,联合东南各省督抚实行东南互保,避免生灵涂炭,战火蔓延,稳定了中华的半壁江山。在甲午战争李鸿章北洋舰队彻底失败后,朝廷为挽救危局,任他为清军总指挥,统揽最高军权,他又根据实战情况,最早提出极具远见的“诱敌深入,对日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在近代史上产生巨大影响。戊戌政变后,慈禧对光绪从明争暗斗到剑拔弩张,废黜光绪的豪横令李鸿章、张之洞等重臣保持缄默不敢置词,又是刘坤一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多方努力,据理力争,才使得光绪这条天命得以多存活了14年,免遭早早去见了阎王……
刘坤一如此心胸、胆气、眼界与格局,委实让众臣高山仰止,难以望其项背,就连慈禧这个老佛爷对他都得礼让三分,她就是再任性,岘庄的话,她还是要放在心上的,毕竟,江山社稷,纵横捭阖,大展疆场,她还有许多需要仰仗他的地方。
说起来慈禧也是一个名扬天下的大女子,尽管这位叶赫那拉氏的奇女子一直被世人认为是以美色和阴谋上位,但在她当政的近50年里,其才干和勤政还是有目共睹的,当然手段也是。宦海沉浮,她见惯了卑躬屈膝的低眉顺眼,拍马溜须的阳奉阴违,桀骜不驯的自我张狂,营私结党的恶行勾当。倒是这个不卑不亢的刘爱卿总能让她耳目一新,神清气爽,给沉郁浑浊的庙堂带来一股磊落轶荡的气场。他跟那些依附皇亲国戚往上爬的权贵很不一样,他是凭着自己的实力,一路披荆斩棘,迎来了仕途的高光。他常年穿梭在两宫的狭道里,即便身处漩涡,却从不见风使舵,其风格路数从来都是对事不对人,在忠与判中活出了自身的旷达坦荡。朝廷能得如此忠良,也算是上天的恩赐眷顾。他生前就被朝廷封为太子太保,死后又被追封为一等男爵,足见其哀荣勋望,皆为人臣之极。
或许是被刘坤一这位历史人物的独特气象所吸引,让我这个平庸之辈对如此伟岸充满好奇与敬仰。出差路过南京,也会特地到夫子庙秦淮河边上的刘氏宗祠遗址周围走走看看,观瞻一番这块难得一见的风水宝地,倾听一点历史的回鸣之声,领略一番时光故去的神韵。那时我并不知道这个让我慕名而来的地方跟华姐有何关系。徜徉在因刘坤一而得名的刘公巷里,感受着历史与现代的无情碰撞,街市的繁华早已取代了昔日的清雅静谧,商业的气息弥漫了整个天上地下,满眼看到的,都是川流不息的游人。我在想,那些擦肩而过的,有没有一个是从刘公府邸的深宅里走出来的刘公后人呢?如果有,他们又是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在我们当中啊?
我认识华姐30多年了,但我一直都不知道她有如此显赫的家世。她做人低调,从不拿祖上的荣耀示人,要不是一次偶然从她的一个影集里看到一张她回湖南新宁老家祭祖的照片,穿插在一组她作为某市的市委书记夫人陪同著名演员张良、达式常、邓小平扮演者卢奇等电影表演艺术家畅游漓江的照片当中,也许我至今都不知道她跟刘坤一还有这样一层血缘关系。在此之前,我从一些文献资料中对刘坤一的后人也算是略知一二。比如他的儿子刘能纪,在父亲逝世后,清廷加封其子孙官职,刘能纪从布衣秀才成了四品京官,但他对当官不感兴趣,服丧期满进京承袭一等男爵后,旋弃终养。朝廷多次召他进京履职,均数月后乞假南归,无论是从光绪到宣统,还是清朝到民国的改朝换代之际,他都住在父亲邵阳的老宅里,一生看淡权势名利,直至终老于刘氏息园。而他的第四代孙刘永业,在国难当头之时,毅然放弃了在上海交大任教的好职业,秘密投奔延安、西柏坡,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立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刘坤一的这些后人,也都承袭了祖先的血脉和风骨,身上具有淡泊名利、乐善好施,勤奋好学,心有信念,追求理想,民族大义等情怀,做人处事,也都是泾渭分明。而这些优秀品格,在华姐身上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认识华姐的时候,她还是我所供职的那家国营大企业职工医院的口腔科医生。说来有点意思,我是先认识她的丈夫之后,才认识她的。那时我刚从一个军工厂合并过来,华姐的丈夫是这家国有大企业的党委书记,他在看了我写的一些发表在公开媒体的文章之后,或许觉得我还算是个可塑之人,就把我要到他分管的宣传部门做文艺编辑。那时这家大国企办有一份内部周报,副刊在从海南引进的一位前任编辑那里就办得有声有色,我接手这块可以办得相对纯粹独立的版面后,继续辛勤劳作,精心耕耘,在这个文艺百花园里与作者们共欢乐,同成长。
或许是新到一个地方有些水土不服,那时的我身体不太争气。再加上嗜好辛辣食物,咽喉时常上火,偶尔还会出现口腔溃疡,时不时需要上医院去看下医生。有时医院人多,去一趟耗时不少。有同事建议我不如直接去找书记的爱人,说她正好是口腔科的。我为此还特地去向书记打听他爱人的名字。书记没有直接告诉我,而是微笑着在一张纸条上非常深情地把他爱人的名字写在上面,然后我就带着几分忐忑,把这张条子当成了去医院走后门的通行证。
还好,那次医院排队的人不多,我也不再去看内科,而是直奔口腔科去了。我在口腔科见到了一位非常漂亮的女医生,五官精致,笑容甜美,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炯炯有神,笑起来特别好看,给人感觉也很亲切。因为当时无人等候看病,她正跟另一个医生在聊着一些开心的趣事,见我进来,就回到座位为我问诊。说话间,得知她正是我要找的华姐。华姐很热情,为我开药,取药,还在一些标识不够清楚的药盒上作了标注。末了,她又从柜子上拿了一个纸箱给我,那是单位刚发的一套非常精美的景德镇瓷器,是发给上一年度在册职工的。她得知我是刚从别的单位过来的,知道不在发放范围之内,就让我把这套茶具带回家使用。我不好意思要,让她留着。她说她是双职工,她丈夫也会发一套的,到时家里就会多余出一套来,用不了那么多的。从这件小事上,不难看出华姐对物质的知足看淡和对生活的从简节制,同时也是一个很懂得分享的人。
偶尔闲着无事,我在悠悠品茗时,会端着华姐送给我的那套精美茶具,就着淡淡的茶香,像当初想象着娥姨妈的样子那样,想象着华姐青春年少的模样。所幸的是,我后来有机会见过华姐许多不同阶段的照片,从手持球拍的朝气蓬勃,到留着长辫的青春飞扬;从手捧哈达的藏族少女舞蹈,到扮演样板戏中阿庆嫂的剧照;从情窦初开的含情脉脉,到端庄沉稳的贤妻良母……老三届的人生轨迹里,既有无奈荒废学业到广阔天地的浪迹天涯,又有对春暖花开持之以恒的坚守盼翘。有些本该轮到的事情,很可能也得经过一番弯弯绕绕,那一代人的大好青春,没少被蹉跎荒废,但华姐从来就没放弃过当医生的理想。好的机遇,有时会被命运无意砸中,也有时会被进取努力光顾,在从不间断的求知学习中,华姐如愿以偿地实现了她儿时梦寐以求的理想。
佛学中有“相由心生”之说。以前我是不太相信这种鬼话的,总认得相由天生,跟心没有多大关系。但自从见过华姐之后,我对这样的说词开始深信不疑,因为华姐的面相中,其心境里的真诚、善良,热情、坦荡,通达,修养,全然都会毫无掩饰地写在脸上。她不仅人美心善,而且对高雅艺术也颇有品位。一次她高兴地告诉我,说她有个搞美术的亲戚可以把照片印到瓷器上。那是上个世纪90年代,那时能把照片印到瓷器上在国内还是一件颇为时尚的事情。她让我也找几张自己喜欢的照片给她亲戚帮做。恰巧我手头有一张与丈夫在南宁南湖公园拍的骑虎照片,就让她亲戚帮把这张照片印在一个马克杯上。虎是假虎,却是用真虎皮做成,我坐在虎背上,丈夫站在我的身后,我们的神态都比较放松,没有配合老虎的威力,看过去倒像是把老虎给驯服了。我几次搬家,每次都会落下很多东西,但这个杯子总是记得带上,它见证了华姐的满腔热忱,也记录了那些曾经过往的无比美好。
上个世纪90年代末,华姐随着丈夫的工作调动,分别到了其他两个不同城市工作生活,等我们再次见面时,她与丈夫都已经退休,在一个美丽的南方城市安享晚年了。某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他们故地重游,久别重逢的我们相见甚欢,聊得非常开心。华姐还送了一条在意大利买的项链给我。她说这次回来,也不知道给我送什么好,金银首饰又显得有些落俗,现在生活好了,别的好像又没什么需要,不如送条水晶项链做个纪念吧。说着,还要为我戴上。在她轻柔地为我把项链戴上的那会,她身上的那种大姐大的温情,带着一股股暗香,旋即从我的脖子一直萦绕到心头,许多曾经的过往也不断在脑际中闪现。
说来惭愧,我从没什么东西送给华姐,除了送过两本自己的作品。但正是这样一份君子之交,让我们之间的情谊变得雅洁纯粹,不带任何杂质。
或许是身上承袭了太多先祖的优秀品质,比如自信,善举,磊落、坦荡、胸襟、情怀等等这些需要用心培养的品格,于华姐似乎是天然的与生俱来。记得那些年,单位搞企业改制,不少职工面临下岗和改行。华姐的弟弟所在的单位也面临裁员。弟弟前来求助她,希望姐夫能够帮他谋份差事。以华姐丈夫当时作为一家国有大型企业的江湖大佬地位,帮小舅子这点小忙都不算个事,甚至连吹灰之力都不用。但华姐还是婉拒了。她对弟弟说,你姐夫单位也有不少职工面临下岗分流和再就业,他都还在做人家的思想工作,你就不要再添乱了。弟弟深知姐姐的脾性,她在姊妹中的风范与威望都是由这种脾性建立起来的,多说无用,也只好作罢。
最有意思的一次,是华姐的丈夫被任命为某市的市委书记,在一派贺喜声中,华姐却在另一端警钟长鸣。丈夫上任的第一天,她就告诫丈夫,他那个市委书记的位子与监狱只有一墙之隔,多少人都栽倒在那个位置上。在华姐丈夫任职市委书记期间,他们也见识了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股票、现金、古董,字画,等等,只要你敢收,人家什么都敢送。但却不知他们是那种路过金山都不带走一粒尘沙的异类,是那种能把金钱看得云淡风轻的真君子。直到见他们态度坚决,拒不收取,一切按原则章程办事,才不敢造次。在他们的女儿女婿也走上领导岗位后,华姐更是把当年高祖刘坤一惩办海盗贪官哥老会的那份严厉,转化成了对家人修堤筑坝防患未然的小心谨慎和严防死守。她始终坚信,堂堂正正,抵挡诱惑,甘当清流,公道自在人心。
娥姨妈与华姐,虽然生在不同年代,身处不同阶层,但她们存在于这个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却是相通相融的,她们让我看到了天的辽阔蔚蓝和地的洁净清新。她们是我们头顶上闪亮的星晨,璀璨夺目,冰清玉洁,带着浩然正气,带着古韵幽香,芬芳了我们这个混沌的世界。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戊戌怎么读 词语戊戌的读音是什么
1、戊戌拼音:[wù xū]戊戌为干支纪年中共60个干支组合之一,顺序为第35个。前一位是丁酉,后一位是己亥。论阴阳五行,天干之戊 [详细] -
背刺什么意思 背刺的解释
1、背刺如果是出现在游戏中,一般来说是指某个职业 英雄的技能,简单的说就是背后一击,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给予一个致命的打击。2、从游戏 [详细] -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绩之辛苦。》译文与赏析
【原文】每一食,便念稼穑①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绩②之辛苦。【出处】《贞观政要·教诫太子诸王》,作者吴兢,唐代史学家。【注释】①稼 [详细] -
《西厢记》原文与翻译、赏析
古典剧曲鉴赏辞典·宋代剧曲·元代杂剧·王实甫《西厢记》原文与翻译、赏析【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 [详细] -
《西厢记》原文与翻译、赏析
古典剧曲鉴赏辞典·宋代剧曲·元代杂剧·王实甫《西厢记》原文与翻译、赏析【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