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助力碳达峰,央企在行动

发布时间:2022-12-28 19:37:23来源:网络转载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信息显示,目前,中央发电企业单位供电煤耗降至298克标准煤/千瓦时,单位供电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550克/千瓦时。同时,中央发电企业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超过45%,电网企业新能源利用率超过95%,新能源消纳和调控能力进一步提升。

  提纯利用工业废气、开发海上风电资源、发射森林碳汇观测遥感卫星、突破传统高炉工艺极限……如今,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广大中央企业纷纷结合自身主责主业,积极为节能减排、绿色低碳贡献着力量。

  有的超前谋划,提升建设能力。2022年,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CPECC)新能源项目在新签合同额中的占比超过10%,较上年同期大幅提高。其中,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在新能源领域超前谋划、主动布局,提前数年在气电融合、光伏及风力发电、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等领域进行了扎实的科研和技术储备,为助力碳达峰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年1月18日,我们成功中标国内印染行业首个CCUS项目——广东佛山燃煤锅炉烟气二氧化碳捕集与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项目EPC工程,实现了在二氧化碳综合利用领域的新突破。12月5日,该项目碳酸氢铵装置投产一次成功,标志着投产全流程已经打通,比合同规定日期提前了近1个月。下一步,我们将确保项目整体一次投产成功!”该公司项目执行经理邹红杰说。

  有的钻研技术,实现“变废为宝”。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氢能是重要的发力点。其中,制氢成本是影响终端用氢经济性的关键。据介绍,在炼油、化工、冶金、环保、热能和煤深加工等工业生产过程产生大量的工业副产气,含氢气量超过1000万吨/年。

  为此,中国中化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针对不同工业副产气的组分差别大、有害杂质形态复杂等特点,积极开展吸附剂与净化剂研究、净化提纯工艺研究、系统集成开发以及关键杂质(硫)检测技术研究,最终利用已有的变压吸附(PSA)提氢技术基础进行工程化研发提升,配置合理的定向除杂净化模块和提纯单元技术,得到了燃料电池车使用的氢气。“相较于传统燃油车辆,氢能客车每行驶100公里,可减少约70千克二氧化碳排放。目前,我们的技术已推广20余套。”中国中化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键说。

  还有的努力降低新能源生产及使用成本。12月20日,中国广核集团汕尾甲子二4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最后一台风电机组并网发电,标志着全国最大的平价海上风电场建成投运,也标志着中广核汕尾近海浅水区14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全面建成投产。

  据记者了解,该项目位于广东省陆丰市湖东镇南侧海域,是国内送出电压等级最高的海上风电项目。施工过程中,中广核通过率先使用外加电流基础防腐技术,有效减少了海缆寿命周期碳排放,解决了施工难度大、工程造价高等难题,为推动海上风电绿色、创新、平价发展提供了技术示范。据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武介绍,截至目前,中广核国内海上风电资源储备超2300万千瓦,已建成项目285.8万千瓦,在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主要沿海省份皆有海上风电基地布局。“后续,中广核将充分发挥产业联盟的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和创新优势,引领平价海上风电持续健康发展。”

  多家中央企业表示,下一步,将按有关部门要求,继续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持续强化组织实施,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推动节能降碳重点工程落实落地,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引领带动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高质量发展。

  王俊岭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